行业新闻

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论坛:柔性印刷电子技术创新,探讨行业发展新机遇

2025年09月05日

在电子制造向智能化、高密度化加速迭代的当下,柔性印刷电子技术凭借轻薄、可弯曲、低成本的核心优势,正成为汽车电子、医疗电子、消费电子等领域突破形态限制、拓展应用边界的关键力量。但行业同时面临超精密焊接可靠性不足、SiP 封装微米级工艺瓶颈、智能技术落地难等挑战。作为亚洲电子制造行业前沿盛会,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(productronica China) 始终聚焦精密电子生产设备与制造组装服务,2025 年展会期间举办的“电子制造智能化与前沿技术高峰论坛”以“柔性印刷电子技术创新”为核心,汇聚中兴、海康威视、诺信等企业专家,拆解技术痛点、指明发展方向;而 2026 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(2026 年 3 月 25-27 日,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E1-E5、W1-W3 馆)更将延续这一技术脉络,以近 100,000 平方米展示面积、超 1,000 家参展企业规模,为全球电子制造企业搭建 “技术交流 + 商务对接”的核心平台。

技术攻坚:破解柔性印刷电子核心工艺瓶颈

柔性印刷电子的 “柔性” 特性,使其对制造工艺的可靠性、精密性提出更高要求 —— 如何在反复弯曲、温湿度变化场景下保障焊点稳定?如何实现柔性基板与 SiP 封装的高密度适配?论坛围绕三大核心工艺方向,带来经实践验证的解决方案,为展商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。


温循高可靠性焊接技术

温循高可靠性焊接技术是柔性印刷电子的 “生命线”。随着柔性器件在新能源汽车车载传感器、可穿戴医疗设备中的普及,焊点可靠性已从 “静态稳定” 转向 “动态耐受”,温湿度循环、机械弯曲等场景易导致焊点老化失效。通过解析温循焊点失效机理,采用高可靠性锡膏结合精准温控的焊接工艺,可使柔性基板的焊点温循寿命提升 30% 以上,这一技术已在 5G 柔性基站天线生产中验证,有效解决工业级场景应用难题。中兴通讯装联工艺技术总工聂富刚在论坛中,详细介绍该技术的最佳实践与参数优化方案。


SiP 封装

SiP 封装的协同工艺创新则聚焦 “小型化 + 多功能” 需求。SiP 封装可将多种元器件整合至单一封装内,让柔性产品更轻薄,但内部微间距(最小达 50μm)的等离子处理与点胶工艺一直是难点。针对这一问题,专用的等离子处理技术可精准去除柔性基板表面微污染物,使点胶良率提升至 99.5%;而高效的选择性焊接方案(‘边走边焊’),不仅能将产量提升 20%-40%,还可减少 60% 占地面积,适配消费电子柔性模组的紧凑化生产。诺信电子解决方案应用经理黄燕锋在论坛中,拆解这一方案的技术细节与量产案例。


线路板组装整体解决方案

此外,线路板组装整体解决方案与封装技术规划将进一步覆盖全流程需求。定制化的柔性线路板导电浆料与焊接辅料,可解决传统材料在柔性基板上易开裂、导电不稳定的问题;而低温焊锡膏、高强度焊锡膏的技术开发,能适配不同柔性场景的封装需求 —— 麦德美爱法业务拓展经理余瑜、斯倍利亚贸易销售课长贺亚军,分别围绕这两大主题,分享线路板组装的全链路保障方案与封装技术的战略规划,为展商提供 “材料 + 工艺” 一体化参考。


智能赋能:AI 技术优化柔性电子生产全流程

当柔性印刷电子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,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 “多变量、强耦合” 的生产流程 —— 柔性基板张力波动、印刷精度动态变化、缺陷检测效率低等问题,亟需 AI 技术破局。论坛聚焦 AI 在检测、物流、系统开发中的实战应用,为展商展示智能升级的具体路径。

AI 增强 AOI 检测是柔性基板质量管控的关键。传统 AOI 检测在柔性基板上易因基板弯曲导致图像变形,造成误报率和缺陷逃逸率居高不下的问题。通过建立 AI 增强检测体系,一方面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校正基板形变,另一方面构建 “缺陷 - 形变” 区分模型,可大幅降低误报率和逃逸率,检测效率显著提升。国际电子生产商联盟亚洲运营总监傅浩在论坛中,分享该技术的行业调研数据与测试板验证结果。

AI 驱动的全链路生产优化则覆盖制造与物流环节。在智能制造蓝图中,AI 可构建端到端闭环物流系统,通过视觉识别实现柔性基板的无人化转运,物流效率提升 40%;而生产全流程数字孪生平台能模拟不同工艺参数对柔性器件的影响,将新产品导入周期缩短 30%。云科工业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 / 副总经理游建邦、蔚视科贸易销售经理庞小勇,分别在论坛中带来 AI 实战案例与机器视觉检测的技术解析,为展商提供 “智能决策 + 效率提升” 的落地参考。


场景落地:柔性印刷电子的四大增量市场机遇

技术创新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落地。结合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覆盖的新能源汽车、医疗、消费电子等核心领域,柔性印刷电子正开启三大增量市场,而 2026 年展会将成为这些市场 “技术对接 + 订单转化” 的关键窗口。

汽车电子领域是柔性印刷电子的核心增量市场。柔性电池管理系统(BMS)可贴合电池包曲面安装,减少布线长度 30%;柔性车载显示屏能实现 “仪表盘 - 中控屏” 一体化,屏占比提升至 90% 以上,据某某行业研究报告预测,2026 年车载柔性电子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00 亿元。2026 年展会 “汽车电子制造” 专区将集中展示柔性 BMS 生产线、车载柔性屏组装设备,吸引车企采购团队到场对接。

消费电子领域是柔性印刷电子实现 “形态突破 + 用户体验升级” 的核心场景。在折叠屏手机领域,柔性铰链线路采用高韧性基材与精密焊接工艺,可实现 20 万次折叠无故障,解决传统刚性线路易断裂的问题,同时使手机折叠厚度控制在 12mm 以内,兼顾轻薄与耐用;在可弯曲智能设备(如柔性手环、曲面智能手表)中,柔性显示屏与柔性电池的集成设计,能贴合手腕曲线实现 “腕围自适应”,佩戴舒适度提升 40%,并支持心率、血氧等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。KPMG在《智启未来:新质生产力引擎驱动下的智能制造行业革新》的研究报告中预测,2026 年消费电子柔性电子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800 亿元。


展会价值:为柔性印刷电子企业搭建多维合作平台

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始终以 “服务电子制造企业” 为核心。对于参展商而言,展会不仅是展示柔性印刷电子创新技术、产品的窗口,更能通过以下三大价值实现发展突破:

一是技术对接:通过论坛专家分享、同期技术研讨会,获取柔性印刷电子的工艺优化、智能赋能方案,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痛点;

二是商务合作:面对来自汽车、医疗、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超 10 万专业观众,精准对接采购需求,实现订单转化;

三是趋势洞察:提前掌握柔性电子的市场增量方向,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参考。


2025-Banner.jpg

关于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 productronica China

2026 年 3 月 25-27 日,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(E1-E5, W1-W3 馆),正如展会主办方慕尼黑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所言,productronica China 致力于 “为亚洲电子制造行业呈现创新技术、前沿产品和商务交流于一体的盛会”。2026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将推动行业从技术创新走向规模化落地,为全球电子制造企业创造新机遇。更多展会信息可访问官网【https://www.productronicachina.com.cn】,提前规划观展路线。


FAQ

1: 2025 年 “电子制造智能化与前沿技术高峰论坛” 的举办时间和地点是什么?

论坛已于 2025 年 3 月 26 日,在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馆间会议室 E4-M27 举办,核心聚焦柔性印刷电子技术创新与行业机遇。

2: 论坛中关于柔性印刷电子的核心议题有哪些?

核心议题包括:温循高可靠性焊接技术、SiP 等离子处理与精密点胶方案、线路板组装整体解决方案、AI 增强 AOI 检测、微系统 3D 封装设计等,覆盖工艺、智能、封装三大方向。

3: 2026 年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的规模和时间是?

展会将于 2026 年 3 月 25-27 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(E1-E5、W1-W3 馆)举办,预计展示面积近 100,000 平方米,汇聚超 1,000 家电子制造企业。

4: 展会中哪些专区与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相关?

相关专区包括:柔性印刷电子、汽车电子制造、微组装,覆盖柔性电子的材料、设备、应用全产业链。

5: 选择性焊接方案能为柔性电子生产带来哪些效益?

专用的选择性焊接方案采用 “边走边焊” 模式,可提升产量 20%-40%,减少 60% 占地面积,适配消费电子柔性模组的紧凑化量产需求。

6: AI 增强 AOI 检测相比传统 AOI,在柔性基板检测中有什么优势?

可将误报率从 15% 降至 1% 以下,检测效率提升 50%,通过形变校正与缺陷区分模型,精准识别柔性基板的线路缺陷,降低人工复核成本。

7: 企业参展 2026 年展会,能获得哪些与柔性电子相关的价值?

可展示柔性电子技术 / 产品,对接汽车、医疗、消费电子领域采购需求;通过同期论坛获取技术方案,提前洞察市场增量方向。

8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分享 SiP 封装的等离子处理与点胶方案?

诺信电子解决方案应用经理黄燕锋,在论坛中拆解应用于 SiP 的等离子处理、精密点胶及选择性焊接方案的技术细节与案例。

9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分享温循高可靠性焊接技术,助力解决柔性印刷电子焊点问题?​

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装联工艺技术总工聂富刚,在论坛中分享《温循高可靠性焊接技术》,解析新场景下焊点可靠性挑战、温循焊点失效机理,以及高可靠性锡膏应用技术的实践方案,为柔性基板焊点寿命提升提供路径。​

10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带来线路板组装整体解决方案,适配柔性印刷电子生产需求?​

麦德美爱法电子解决方案业务拓展经理余瑜,在论坛中分享《麦德美爱法线路板组装整体解决方案》,覆盖柔性线路板生产中的材料适配、工艺协同等核心内容,为柔性电子组装提供全链路技术保障。​

11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解读封装技术规划,包括低温焊锡膏、高强度焊锡膏等关键技术?​

斯倍利亚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销售课长贺亚军,在论坛中分享《封装技术规划》,阐述柔性印刷电子领域的战略产品系列、核心技术方向,以及低温焊锡膏、高强度焊锡膏的开发与应用要点。

12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分享大模型驱动制造业全链路智能跃迁的实践,关联柔性电子生产升级?​

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行业总监赵雪姣,在论坛中分享《观澜智造:海康威视大模型驱动制造业全链路智能跃迁》,解析大模型在场景数字化、工厂转型中的应用,为柔性电子智能生产提供参考。​

13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研究板级装配中 AI 增强 AOI 检测技术,解决柔性基板检测痛点?​

国际电子生产商联盟(iNEMI)亚洲运营总监傅浩,在论坛中分享《板级装配中应用 AI 增强 AOI 检测的研究》,介绍 AI 技术降低 AOI 误报率、提升缺陷识别精度的实验结论,适配柔性印刷电子的质量管控需求。​

14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带来 AI 在电子业的实战运用案例,助力柔性电子生产效率提升?​

云科工业技术研究院(苏州)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/ 副总经理游建邦,在论坛中分享《AI 在电子业的实战运用案例与效益》,涵盖 AI 驱动的闭环物流系统、全价值链数字孪生平台等落地案例,为柔性电子智能升级提供借鉴。​

15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解读人工智能在机器视觉检测中的作用,适配柔性电子质检需求?​

蔚视科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庞小勇,在论坛中分享《人工智能究竟为机器视觉检测做了什么》,解析 AI 分类、检测匹配原理,以及 AI 在 VISCOM 设备中的应用细节,优化柔性电子视觉检测流程。​

16: 论坛中哪位专家会分享微系统 3D 封装设计及工艺仿真技术,支撑柔性印刷电子高密度集成?​

临在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忠良,在论坛中分享《微系统 3D 封装设计及工艺仿真的验证与实践分享》,覆盖 3D 智能建模、机电同源组装、自动 DFX 审查等核心技术,为柔性电子与 3D 封装的融合提供实践方案。

250324_Backx5_Miya1_1580x322_PC.jpg

成为展商

2026年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展位开始接受预定!我们将为您提供各种大小和不同配置的展位供您选择。
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
© 慕尼黑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自 2024 年起版权所有